掌握 ssh-keygen:揭秘公钥与私钥的工作原理与生成实践
在日常的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中,我们经常需要安全地连接到远程服务器、执行 Git 操作,或者进行其他需要身份认证的网络通信。传统的密码认证方式往往存在暴力破解和中间人攻击的风险,而基于SSH密钥认证的机制,则提供了一种更强大、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SSH(Secure Shell)密钥对由公钥和私钥组成。公钥可以公开,放置在远程服务器上;私钥则必须严格保密,存放在本地。当尝试连接时,SSH客户端会用私钥加密一段数据,服务器用对应的公钥解密验证,从而完成身份认证,无需传输敏感的密码。 本文将深入解析生成SSH密钥对的核心命令:ssh-keygen -t rsa -b 4096 -C "your_email@example.com",并指导你如何在实践中正确使用它。 一、ssh-keygen:SSH密钥生成器ssh-keygen 是一个用于生成、管理和转换SSH密钥对的实用工具。它是 OpenSSH 套件的一部分,几乎在所有类Unix系统(包括Linux、macOS)以及通过Git...
Flink1.18本地idea源码调试环境搭建
Apache Flink 作为业界领先的流处理和批处理统一计算引擎,其强大的功能与复杂的内部机制吸引了无数开发者深入探索。对于后端开发者而言,能够直接在本地 IDE 中调试 Flink 源码,无疑是提升理解、快速定位问题、甚至参与社区贡献的利器。然而,搭建这样一个庞大项目的本地调试环境,尤其是特定版本如 Flink 1.18,往往涉及到诸多配置细节,令不少初学者望而却步。本篇博文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按部就班的指南,帮助您在 Windows 系统下,使用 IntelliJ IDEA 顺利搭建起 Flink 1.18 的源码调试环境。通过本文的指引,您将能够轻松配置项目、编译源码,并成功启动一个可供调试的本地 Flink Standalone 集群,为您的 Flink 深度学习之旅奠定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 本文所有命令行操作均在 Git Bash 中执行。 请确保您的网络环境已启用科学上网。 环境准备 windows系统 安装jdk1.8并配置好环境变量 安装git 安装idea 项目准备1. git配置 123456789101112# 配置全局用户名称git...
根治 Git 常见报错:掌握这些核心配置,让开发更顺畅!
作为后端开发人员,或者任何与代码版本控制打交道的人,Git 绝对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你是否也曾遇到过一些令人抓狂的 Git 报错,比如文件路径过长、中文文件名乱码,或者恼人的换行符冲突?这些“小问题”往往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在我们辛辛苦苦的开发过程中投下令人沮丧的阴影。 今天,我就来分享几个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并使用的 Git 核心配置,它们就像是“魔术开关”,能帮你解决一些常见的痛点,让你的 Git 使用体验更加顺畅。 注意: 文中提到的某些配置涉及系统底层行为,请在理解其作用的基础上谨慎使用,特别是第一个 core.protectNTFS false,它可能降低某些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Git 常用配置汇总 (可直接复制粘贴到终端执行)为了方便大家快速应用这些配置,我将所有命令汇总如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复制粘贴到你的 Git Bash 或 WSL 终端中执行即可。--global 选项表示这些配置将应用于你当前用户的所有 Git 仓库。 1234567891011# 禁用对 NTFS 保护性限制(谨慎使用,可能降低文件系统安全性)git...
Hyper-V虚拟机新增虚拟硬盘
笔者在使用Hyper-V虚拟机进行日常运维和环境搭建时,经常会遇到存储空间不足或需要独立数据盘的情况。近期,在为某个Kubernetes集群部署Rook-Ceph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时,就遇到了需要为虚拟机动态新增多个虚拟硬盘的需求。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初次接触或不熟悉Hyper-V操作的用户来说,每一步的细节都值得仔细推敲。因此,本文旨在详细记录从零开始为Hyper-V虚拟机添加虚拟硬盘的整个过程,并附上详细的图文步骤,希望能为遇到类似需求的朋友提供清晰直观的指引,帮助他们高效地扩展虚拟机存储能力。 步骤 结语至此,为Hyper-V虚拟机新增虚拟硬盘的所有步骤已经详细演示完毕。通过本文的图文指南,相信您已经能够轻松地为您的虚拟机扩容,无论是为了部署复杂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如Rook-Ceph,还是仅仅为了增加日常应用的数据存储空间,这些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掌握这一技能将大大提升您在虚拟化环境下的运维效率和灵活性。希望这篇记录能确切地帮助到您,使您在面对类似需求时能够得心应手,顺利完成任务。后续笔者将继续分享更多关于Hyper-V和Linux运维的实践经验。
非root用户执行K3s集群的kubectl命令
在部署 K3s 轻量级 Kubernetes 集群后,默认生成的集群配置文件(kubeconfig)通常位于 /etc/rancher/k3s/k3s.yaml,且其所有者和权限设定通常只允许 root 用户访问。为了遵循安全最佳实践并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普通用户执行 kubectl 命令与集群进行交互,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配置。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让非 root 用户安全、便捷地使用 kubectl 管理 K3s 集群。 背景与目的K3s 默认安装时,会在服务器上生成一个 kubeconfig 文件,这个文件包含了连接和认证到集群所需的所有信息(API Server 地址、证书、密钥等)。出于安全考虑,这个文件 /etc/rancher/k3s/k3s.yaml 通常被设置为只有 root 用户可读。 直接使用 root 用户执行 kubectl 命令是不推荐的,这会带来不必要的权限风险。我们的目标是配置一个普通用户,让他能够读取这个 kubeconfig 文件,并让 kubectl 命令知道去哪里找到它,从而以该普通用户的身份安全地管理 K3s...
Docker重启策略restart参数值的对比与选择
在现代后端应用部署中,容器化技术已成为标配。Docker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了强大的容器管理功能。其中,容器的重启策略(Restart Policy)是确保应用高可用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关键一环。当容器因错误、资源问题或其他原因意外退出时,一个配置得当的重启策略能够自动尝试恢复服务,减少人工干预,提升系统韧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 Docker 支持的几种主要重启策略:no (默认)、always、unless-stopped 和 on-failure,并通过实例演示它们的行为差异,帮助您在不同场景下做出最佳选择。 理解重启策略的核心价值配置重启策略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容器的自我修复。这意味着: 提升应用可用性:在容器异常退出后自动重启,减少服务中断时间。 简化运维:自动化处理常见的瞬时故障导致的容器停止。 增强系统韧性:即使在 Docker守护进程(daemon)重启后,也能根据策略恢复关键容器的运行状态。 Docker 支持的重启策略概览重启策略可以应用于单个容器,在 docker container run 命令中通过 --restart 参数指定,或在 Docker...
轻松访问K8s集群内部:Windows开发机直连Pod网络实战
作为后端开发者,我们经常需要在本地开发环境中与Kubernetes集群进行交互,特别是在调试或本地测试时,能够直接访问集群内部的Pod和服务网络会极大提高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同一个局域网环境下,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和DNS,使您的Windows开发机能够直接访问运行在Linux机器上K3s集群中的Pod网络(以访问redis-operator部署的redis-cluster为例)。 这种方法利用了网络第三层(网络层)的静态路由原理,直接告诉您的Windows系统或网络网关,发往特定IP段(K8s Pod/Service CIDR)的流量应该导向哪个K8s节点。 适用场景与优缺点适用场景: Kubernetes集群(如K3s)和开发机器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您有权限在Windows开发机器上添加静态路由。 主要用于内部开发或测试环境,对网络暴露有一定容忍度。 优点: 配置简单: 无需额外部署复杂组件,仅需在开发机上配置静态路由和DNS。 透明高效: 对开发者几乎透明,网络访问直达,性能较好。 原生体验: 可以像访问局域网内其他服务一样访问Pod...
打通本地开发环境与 K8s 集群内部网络的利器 Telepresence
作为后端开发人员,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在与生产环境高度一致的环境中测试和调试我们的应用程序。Kubernetes 虽然功能强大,但在尝试从本地开发机器与集群内部运行的服务进行交互时,可能会引入复杂性。为每个开发迭代都通过 NodePort 或 Ingress 暴露服务不仅繁琐,而且并非总是安全的。 Telepresence 应运而生:这是一个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的项目,它能将您的本地开发环境“传送”到您的 Kubernetes 集群中。它在您的本地机器和集群之间代理网络流量,使您本地运行的代码能够像直接在 Pod内部运行一样访问集群服务(如数据库、消息队列或其他微服务)。同样,它也可以将发往集群中某个服务的流量重定向到您的本地机器。 本指南将引导您在 Windows 计算机上设置 Telepresence,以连接到您的 Kubernetes 集群,从而使您能够(例如)使用本地工具直接访问内部的 Redis 集群。 目标读者: 希望简化其 Kubernetes 开发工作流程的 Windows 用户。技术栈重点: Kubernetes (任何发行版,如原生...
K8s 网络揭秘:ClusterIP, Headless, NodePort, LoadBalancer 与 Ingress 全解析
在 Kubernetes (K8s) 的世界中,Pod 是最基本的调度单元,但它们是短暂的,IP 地址会随着 Pod 的销毁和重建而改变。为了给应用提供一个稳定的访问入口,Kubernetes 引入了 Service 的概念。Service 为一组功能相同的 Pod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抽象,并赋予它们一个虚拟 IP (VIP)。然而,Service 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作为后端开发人员,理解 ClusterIP, Headless Service, NodePort, LoadBalancer 以及 Ingress 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这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设计和部署可扩展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核心概念。 1. ClusterIP:集群内部的稳定门户 是什么?ClusterIP 是 Kubernetes Service 的默认类型。当你创建一个 Service 但不显式指定类型时,它就是 ClusterIP。它会为 Service 分配一个集群内部唯一的虚拟 IP 地址。 工作原理:这个虚拟 IP 地址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集群内的其他...
K8s采用Operator部署redis-cluster实战指南
本文将指导您使用 Kubernetes Operator 在 K8s 集群中,高效部署一个高可用的 Redis Cluster。此方案利用 Redis Operator (来自 Opstree) 来自动化 Redis 集群的创建、配置和管理,实现声明式部署。我们将默认配置3主3从的集群,并同样依赖预配置的 StorageClass (如基于 NFS) 实现持久化存储。 🚀 引言:为何选择 Operator 模式部署 Redis 集群?在 Kubernetes 生态中,Operator 模式通过引入自定义资源 (CRD) 和自定义控制器,将特定应用的运维知识编码到软件中,从而实现复杂有状态应用的自动化管理。相较于 Helm Chart(通常侧重于应用的初始部署和配置),Operator 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包括自动扩缩容、版本升级、故障恢复、备份等。 对于 Redis Cluster 这样的分布式有状态服务,Operator 能够: 简化部署与管理: 通过一个简单的 YAML (Custom Resource) 即可定义和部署整个集群。 自动化运维:...